10/13/2010

■基礎工程(11)迷路

在台灣,道路被有系統地編號,我們報導車禍及相關新聞而必須提及時,應該精確描述。這不只是我們應有的專業,也是為了讓不同地區的讀者比較容易理解事件中的地點。

我先舉列,台北縣新莊市及周邊鄉鎮市的居民大多知道「2省道」,它初始是(省道)台1線的支線,當地原來就只1條省道,因些把新闢的支線稱為「2省道」,有些記者不察,還擅自改稱台2線,謬誤就很明顯了。

因為,台2線是由台北縣的淡水沿著海邊經基隆到宜蘭縣,它另有7條支線,全部8條大馬路都和新莊的「2省道」不相干。而且,新莊這條「2省道」後來升格為台1線的主線,原來經過輔仁大學前門的台1線,反而降格為支線。

那麼,新莊「2省道」如果發生極重大的車禍,我們不是應該精確地指述「台1線新莊段」,否則其它縣市的讀者怎麼了解?
我並不是說「新莊2省道」這種稱謂不能用,但它只適合用在單純和新莊當地相關的鄉鎮型新聞,畢竟它對新莊人仍具強烈的親和力。

人民常常比政府更具創意,包括為道路命名。例如,從桃園縣復興鄉羅浮,到新竹縣關西鎮馬武督,這條30多公里的美美道路就被稱為「羅馬公路」。我們在報導中提及時,仍然有責任讓「極多數」的讀者明白這條「羅馬公路」的位置,甚至它名稱的意涵。

如果各位明白道路與新聞寫作的相關,才不會覺得以下的敘述很枯燥,而忽略其中所包含對書寫道路時的建議。

在台灣,像樣的道路有4大群組,分別是國道、省道、縣道、鄉道。不管是哪1群組,編號為偶數的都是東西向,奇數為南北向。

這和少數道路的通俗稱呼不符,例如,桃園大溪到宜蘭壯圍的「北橫公路」,它其實是南北向的,編號因而是「(省道)台7線」。我們當記者必須先理解並緊記,才能傳達真確的訊息給讀者。

道路群組的圖示,國道是綠框白底梅花狀,一般省道是藍底扇狀,快速公路之省道為紅底扇狀,縣道是黑框白底方形;鄉道,也是黑框白底方形,編號之前會加上縣市別,例如「桃53」。

國道,就是高速公路。南北向的有1號中山高、3號福爾摩沙高、5號蔣渭水高。5號蔣渭水高就是北宜高,目前是3條南北向高速公路當中最短的,如果建了蘇花高和花東高,它們就會接起來統稱國道5號,環台高速公路系統才算完成。

東西向的高速公路,其實具有聯絡1號中山高和3號福爾摩沙高的功能,從南到北依序是2號、4號、6號、8號、10號。

有次,我看到記者把「國道2號」寫成「台2線」,當然差很大。另外,東西快速道路是屬於「省道」這個群組,同仁也常誤寫為國道。

我主張,有名稱的國道,我們還是連名帶姓提,例如「國道1號中山高」,但省略「(高)速公路」3字。
至於無名的東西向偶數高速公路,我建議寫成「連接左營和旗山的國道10號」,或「連接左營和旗山的10號高速公路」。
當然,為了省字,特殊情況下也可只寫「國道3號」、「國道10號」,例如整則新聞只是100字的短訊時,我們就無暇為讀者設想那麼多。

省道,大家還是習慣寫成像「省道台3線」,雖有贅字,我們就不改了。如果要特別強調它是快速公路,我們可寫成像「台66號快速公路」

南北向、奇數編號如台1、台3線,都是傳統、有名的縱貫道,也有後起、編號60多的封閉型快速公路。
東西向、偶數編號的省道,目前編號最高達88

至於縣道,它比較容易被誤解某某縣的道路,讀音上也容易被誤會是某某線,我們因而必須統一寫成「XXX號縣道」。

縣道的編號是3碼,從101北縣「三芝到淡水」起跳,由北往南漸增,1路編到離島澎湖「馬公到興仁」的205號。

我們不稱「台北縣101號縣道」,是因為有些「縣道」其實是跨縣市。而且,真正屬於縣市政府管轄的,是鄉道,不是縣道。

縣道也常發生重大車禍,地方版的官式新聞也常出現它的影子,我看著它在新聞中被誤稱多年,例如苗栗縣苑裡到大湖的「130號縣道」,就常被誤寫成「苗130線」,等於是從縣道被降格為鄉道。

前面提過,在標示牌上,鄉道的編號之前會加縣市別,如「北37」、「桃53」,它由縣市政府自管,編號一般是2碼,從「10」起跳。

因此,前述「130號縣道」被誤寫成「苗130線」,多年來我糾正記者時,還常有人振振有詞辯稱:「苗栗縣另有1條編號130號的鄉道。」我從來不信,但有天苗栗路變多了,也許真會把鄉道編到130號。

不了解道路系統一樣可以當大記者,為什麼還要多講這些?
我以為,這是新聞要件人事時地物之1的關鍵,了解這些才夠格當記者,哪管是大記者或小記者。

最後,我想談談大都會的道路。
高雄市的「一心、二聖、三多、四維、五福、六合、七賢、八德、九如、十全」路,我年輕在當地跑新聞時,就覺得真有特色。
台北市的大馬路其實也是棋盤式,南北向如「環河、延平、重慶、承德、中山、新生、建國、復興、敦化、基隆」路,東西向如「民族、民權、民生、南京、長安、市民大道、忠孝、仁愛、信義、和平」路。
老高雄和老台北或許如數家珍,外地人就莫名所以了。

大都會也常是國際城,台北市就把這幾條大馬路編號。這情況有點像中山高的交流道用號次取代名稱,其實較有利於外籍人士辨識。
如果我們媒體也認同並多宣導,或許能改變民情,以後在台北高雄,我們會講「第9大道」,不復記得原來的街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